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谁有最新大满贯游戏网址 > 新闻动态 > 72年刘兴元调任四川,临行前毛主席:你去武侯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72年刘兴元调任四川,临行前毛主席:你去武侯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发布日期:2025-02-05 11:26 点击次数:162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四川工作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指示北京医院派遣医疗专家组飞往成都,然而没想到医生还没到张国华就已经逝世。
当时张国华担任的是四川省委书记,他一去世职位空缺,周恩来也开始挑选人手,首先他考虑到了两个方面的要求。那么能与张国华媲美的人到底是谁呢?
毛泽东: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西藏还仍然被亲英的西藏上层集团统治着,毛主席始终担心着西藏。于是在11月份,毛主席致电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说道:“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
解决西藏问题迫在眉睫,毛主席也曾在进军西藏问题的材料上批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元旦,在全国人民都陷入喜悦中时,毛泽东却彻底未眠。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给中央、彭德怀和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要尽快布置解决西藏问题的急切心情。
然而,大家却不知道派谁进藏。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提议让张国华前往,大家一致表示了同意。
很快,张国华接到了任命状,投入到进藏前的准备工作。毛主席指示进藏部队特别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要住在藏民家中。
就这样,张国华带着毛主席的嘱托,亲率十八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进军西藏的路程。
10月6日,张国华下达了发起昌都战役的命令。在张国华的指示下,此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1年5月23日,顺利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当天下午,毛泽东便在丰泽园会见了张国华。
当毛主席知道张国华是江西人,曾在袁文才领导的部队工作过时,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风趣地说道:“没想到,你还是个井冈山哩!”紧接着,便询问进藏部队的情况。
张国华凭借着一己之力,解决了毛主席的后顾之忧,顺利解决了西藏问题,是新中国的大功臣。而他也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通令嘉奖。
而在中印战争爆发时,毛主席一声令下,张国华再次率领队伍去到了中印边境。
在张国华的指挥下,中印反击战先后组织了两个作战阶段,全都获得了胜利。在汇报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对张国华表示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了中将军衔。5月份,西藏军区升格为大军区。张国华担任司令员。
1972年2月22日,正当任职四川省委书记的张国华,在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上猝然发病,倒在了会场上。毛主席和周总理立即派出专家小组,飞往成都抢救却没能奏效,张国华离开了我们。
周恩来也叹息地说道:“张国华将军走得太早了,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真可惜!”
3月11日,周恩来亲自来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将军的骨灰,跟随周恩来前往的还有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三位元帅,和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不久之后,毛主席召开了在四川问题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也提到了张国华,也对他的逝世心痛不已。他遗憾地说道:“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逝世,令大家悲痛不已,但周恩来却一筹莫展。张国华逝世之后他的职位就这样空了下来,那么谁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呢?为此,周恩来提出了两点要求。
周总理挑选四川省委书记提出要求
1972年3月,也就是在张国华逝世一个月之后,周总理来到广州会见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
此次会见,周总理也向他们说到了张国华刚刚病逝,他的工作暂时还没有人接手。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所以需要一个有能力也可靠的人选。
其实,周总理早就已经想好,让刘兴元担任这个职位。这次找他就是为了告诉他,来征求他的意见的。
对此刘兴元表示了同意。那么,周总理为何会挑选到刘新元呢?
实际上,周总理在考虑人选时就曾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要是一位将军。第二,需要有主政地方的经验。
为何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四川是一个七千万的人口大省,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能派将军去的话,有管理经验也方便指挥。
张国华指挥自卫反击战,刘新元也指挥过不少战役,也是一位开国中将。所以,从资历上来说,刘兴元是可以和张国华比肩的,而且他也有资历。
除此之外,刘兴元在广州担任第一书记,也有主政的经验,而且广州和四川相比,也是一个大省,所以刘兴元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兴元在担任领导时,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嘴上比较刻薄,说话也不太好听,但总能讲到要害上,所有很多人都害怕他。
从1962年罗荣桓到广州视察,戏称刘兴元为“刘铁嘴”。
虽然刘兴元要求比较严格,但他在担任领导期间,每当部署任务的时候都会启发部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刘兴元在任职滨海军分区政委时,管理科科长向刘兴元叫苦,没有钱怎么办?刘兴元瞪了他一眼:“不困难还要你们科长干什么?告诉你,完不成任务我就找你,你找谁我不管。”
1944年,刘兴元同志吴岱到军区参加政治工作会议的时候,去发言介绍他的政治工作经验。当时吴岱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便询问刘兴元,哪知道却吃了一鼻子灰。
最后他只好在会议上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谁知道,他的发言竟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第二年,吴岱荣获“模范团政委”的称号。吴岱却说,这项荣誉就是刘兴元逼出来的。
刘兴元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将军。1949年,刘兴元经常会用收音机听时事新闻,他的办公室还有好多书,以及香港报刊。他看文件的时候,喜欢用红色铅笔在重点内容做一些记号,批阅文件的时候都会用繁体汉字。
虽说他是一位武将,但他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建国之后,柬埔寨首相访问广东时,刘兴元陪同他们参观广东历史文物,返回时,刘兴元问李维英:“清代广彩漂洋过海运出去,那么多瓷器堆在一起,为什么不会打碎?”
对方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刘兴元告诉他碗碟之间都会用米来隔开,摞起来用绳子捆住,最后再用水泡好,之后所有的碗碟就连为一体,也就不会叮当作响了。
刘兴元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个人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在1959年刘兴元被提拔为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军区政治工作也都是刘兴元主持。
当时,大区正职大多都是上将,中将则任大区正职者几乎很少,刘兴元却是其中的一个。此后,刘兴元担任广州军区政委长达13年,而这一时期也是他最辉煌的时期。
在广州13年,他政绩突出,所以周总理也认为此人是个可造之材,所以毫不犹豫地定下了他。
周总理告诉刘兴元要让他做好任职的准备,他正准备向毛主席请示,等毛主席批示之后,他就可以上任了。
几天之后,毛主席亲自对刘兴元的批示表示了同意。刘兴元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四川赴任。
然而,临行前,刘兴元也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却让他到四川之后,去看一副对联。这到底是什么对联呢?
临行前,毛主席接见:先去武侯祠
刘兴元能在一群将军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就是林彪和罗荣桓对他的器重。
第二,就是刘兴元的文化素质高,在当兵前他也曾当过账房先生,还当过国民革命军的文书,当时红军的官兵文化都比较低,刘兴元也成为了有文化的人。
第三,是刘兴元比较尊重前辈。
对那些比他参加得早的前辈也都非常尊重,因此大家也对他非常尊敬。在李维英调到军区党办时,李天佑就特别提醒他:刘兴元政委在我们这个班资历最浅,但他的水平、能力都很高,你们一定要尊重他。
1972年3月,当刘兴元调往成都主政四川和成都军区工作时,担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第一把手。
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在北京接见了刘兴元:“到成都后,你先去武侯祠,看一副对联,你读了这幅对联之后,就知道你的工作该怎么做了。”
不久之后,刘兴元来到毛主席指定的地方,果然看到了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毛主席用这两句话激励刘兴元,刘兴元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1973年,秦基伟被派遣到成都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当他从北京乘坐飞机来到成都时,刚下飞机看到整个空旷的机场,只有一个人站在这里迎接着他,而这个人就是刘兴元。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刘兴元不但没有避嫌,还对那些元老级人物以礼相待。每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刘兴元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温暖。
他们刚来广州的时候,刘兴元交代工作人员他们第一餐一定要有海鲜,安排住房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检查,要求元老级的人单独起伙,每个人配备一名厨师。
有一位客人提出是否能解决一点稀缺药品,刘兴元果断地说道:“只要军区有的,充分保证;没有的,到地方医疗单位找;再没有的,到香港去买!”
这些老同志得知刘兴元如此厚待他们,一时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除此之外,刘兴元还会经常去看望这批老干部,甚至还会陪着他们小住几日。
1970年春节,刘兴元带着军区和省革委会领导常去化温泉看望他们,还挨家挨户给他们拜年,请他们吃年夜饭。
当时,朱德也非常激动,将自己的自制的拐杖,分别送给了刘兴元、丁盛和杨梅生。他感慨地说道:“来到流溪河,就像重上井冈山。”
1977年9月,刘兴元身体逐渐下降,调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次年,因身体不适,要求退休。退出领导岗位之后,他仍然埋头读书,写回忆录。
1990年8月14日,为党为民一生的刘兴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刘兴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光耀史册。
